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  >  专题专栏

研究动态|长江安庆新洲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日期:2020-04-26 作者: 来源:《生态学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安庆江段位于长江下游安徽境内,上起宿松县汇口镇,下至枞阳县老洲镇,全长243km,约占整个安徽江段总长的2/3。长江安庆江段属分汊型河道,在水力条件的作用下形成了十分多样的栖息地环境,鱼类种类繁杂,渔业资源丰富。该江段分布有安庆市江豚自然生态保护区、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敏感区,是鱼类觅食、栖息的重要场所。新洲是安庆江段众多沙洲中的一个,四面滨江,潮落即洲,潮涨即江,常水位水域面积12.24km。新洲水域位于刀鲚保护区的核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涉水活动趋于频繁,长江下游水文情势、水温和泥沙条件等已发生改变,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一步加速了鱼类等水生生物栖息环境的改变。为了解长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对长江安庆新洲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调查,以探究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渔业资源现状。结果如下: 

  鱼类种类组成。共采集渔获物135.4kg,共计15049尾,鱼类64种,隶属61148属。种类数与20世纪90年代的63种相近,但明显低于2004年长江安庆段湖泊湿地鱼类调查的98种。3个采样区域中,新河口水域鱼类种类最多为52种,新洲头和鹅毛洲尾均为50种。4个采样季节中,夏季物种最多为44种,春季最少为28种。 

  鱼类优势种组成。鳊、鲤、贝氏、银鮈和似鳊为优势鱼类,占鱼类总数量的47.81%。常见种有12种,最常见的为江海洄游型物种刀鲚,而子陵吻鰕虎为一般常见种。一般种有22种,包括点纹银鮈、红鳍原鲌、间下鱵和外来物种麦瑞加拉鲮等。少见种有25种,肉食性鱼类如鳜、中国花鲈和鱤等。飘鱼、小黄黝鱼等小型鱼类数量占比和出现频率均较高。排名前20优势鱼类物种中,小型鱼类10种,占渔获物总数量的57.53%,而重量仅占10.03%。 

  鱼类生态类群。从洄游习性看,淡水定居性鱼类最多,有54种,包括鲤、鲫、鳊等,占总物种数的84.85%;江海洄游性鱼类最少,仅有4种,分别为刀鲚、中国花鲈、子陵吻鰕虎鱼和间下鱵,占6.06%。从鱼类栖息空间划分,底层鱼类最多,有24种,包括鲤、麦瑞加拉鲮、黑鳍鳈、黄颡鱼和大口鲇等,所占比例为39.39%;中上层鱼类次之,为22种,包括鲢、鳙、似鱎等,所占比例为33.33%;中下层鱼类最少,共18种,包括鲫、鳊、鲂等,所占比例为27.28%。据摄食类型看,以杂食性鱼类最多,有27种,包括鲤、鲂、麦穗鱼等;肉食性鱼类次之,有23种,如刀鲚、鱤、青鱼等;碎屑食性鱼类最少,仅有3种,分别为鲫、兴凯鱊和高体鳑鲏。 

鱼类多样性分析。从鱼类多样性指数看,新洲水域鱼类多样性较高,区域间的差别较小。鱼类物种数季节间差异明显,夏、秋季种类较多,而春、冬季节较少,部分种类如华鳈、青鱼、蛇鮈、达氏鲌和团头鲂均出现在夏、秋季,而冬、春季未发现。 

  从新洲水域鱼类组成来看,鱼类存在明显资源小型化趋势。鱼类群落小型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因素和捕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强大捕捞压力下,高营养级捕食者(通常是个体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持续减少,并导致渔获物组成向个体较小、营养层次较低、经济价值不高的种类转变。另一方面,自然水域中的小型鱼类会通过占据其他鱼类生态位从而加剧鱼类群落的不稳定性,导致鱼类群落结构趋向小型化和单一化,新洲水域小型鱼类比例高,说明鱼类群落结构复杂度降低,群落稳定性受到威胁,需加强渔业资源保护。 

  基于长江水域渔业资源衰退和鱼类资源小型化的现状,王银平等建议加强对长江渔业的监管与引导,以确保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文章来源:王银平等《长江安庆新洲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发表于《生态学报》20204月第40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