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  >  专题专栏

研究动态|三峡水库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现状及水文需求研究

日期:2020-03-31 作者: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字号: 打印本页

  三峡库区上邻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接长江中下游江湖复合生态系统,对长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在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文环境和生物群落均发生巨大改变。这种变化不仅导致库区鱼类组成由喜流水鱼类向喜静水鱼类转变,也对长江上游鱼类繁殖带来影响。为了解三峡库区产漂流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对三峡水库调蓄的响应,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三峡库区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分析三峡库区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补充规律和繁殖水文需求,并结合三峡水库的调蓄过程,阐明三峡库区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对库区水文变动的响应。 

       调查期间,在忠县断面共采集到鱼卵2214粒,仔鱼37524尾。分属于5860种,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数最多,有37种。根据鱼类所产卵的性质,产漂流性卵的种类有30种,产沉性卵鱼类16种,产黏性卵鱼类有11种,产浮性卵鱼类3种。采集的鱼卵属于贝氏䱗、赤眼鳟、草鱼、鲢等15种鱼类。其中,以贝氏䱗的数量最多,2016年占总鱼卵数的84.78%2017年占78.57%。四大家鱼鱼卵的数量较少,2016年和2017年分别占1.86%0.34%。采集的仔鱼共有56种,其中鲌亚科鱼类(主要为䱗属和飘鱼属)数量最多,20162017年分别占总仔鱼数量的70.09%58.60%。四大家鱼仔鱼2016年和2017年分别占总仔鱼数量的1.86%5.91%仔鱼中,鲢和草鱼最多,2016年和2017年鲢平均占四大家鱼总量的49.64%,草鱼平均占47.10%,青鱼占2.23%,鳙仅占1.03% 

  忠县断面的鱼卵出现的时间较集中,高峰期在6月下旬和7月初,即三峡库区水位调蓄至防洪限制水位(145m左右)之后的时段。忠县江段的仔鱼资源较丰富,在整个调查期间均有一定数量。通过对仔鱼组成的分析,不同种类的繁殖时间存在一定差异。鲌亚科仔鱼在整个调查时期均为优势种类,主要是飘鱼属和䱗属种类,7月中下旬占比最高。四大家鱼的仔鱼从5月中旬至7月中旬均有一定数量。 

  通过三峡水库水位及流量变化分析发现,涨水过程是影响四大家鱼繁殖的重要因子。三峡库区水位从4月下旬至610日为快速消落期,水位从165米左右下降至145米左右,之后受上游来水影响,水位存在一定涨落波动。三峡入库流量两年的变化趋势一致,6月初流量逐渐增大,6月下旬洪水来临,其中2016年洪峰的时间略早于2017年。三峡库区忠县至涪陵江段四大家鱼繁殖主要发生在三峡库区水位消落至防洪限制水位之后,并持续涨水2—4天的时段。贝氏䱗的繁殖活动发生对涨水过程的依赖程度较小。 

  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内繁殖的产漂流性卵鱼类,6月中旬以前的时段水文情势受三峡调蓄的影响,仅有极少量的繁殖活动发生,而6月中旬之后,库区忠县以上江段的水文条件基本能满足大多数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需求。此外,三峡库区鱼类早期资源的补充来源以库尾及以上江段繁殖后流入库区的资源为主,且资源量大,对库区鱼类资源的补充及三峡水库生态系统的维护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三峡水库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议加强对三峡库尾及上游自然河段中鱼类产卵场及产卵所需水文条件的保护和修复。 

  (黎明政等《三峡水库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现状及水文需求研究》发表于《水生生物学报》201912月第43卷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