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 > 流域动态
湖北37尾娃娃鱼“安家”竹溪万江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
4月23日,由湖北省水产局与竹溪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救助大鲵放归自然暨大鲵增殖放流活动,在湖北竹溪万江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举行。
22日,在湖北省水产局的组织下,武汉市渔政处、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治救护中心(武汉东湖海洋世界)及部分爱心市民代表,将最近10个月来所救治救护的37尾娃娃鱼,不远千里运抵湖北竹溪万江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23日上午举行简短仪式后,在媒体和爱心市民的见证下,37尾娃娃鱼和此次增殖放流的娃娃鱼小苗种被大家缓缓放入万江河保护区清澈的溪流中,重新回归大自然。这是我省连续两年组织同类活动,去年有21尾娃娃鱼被成功放归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到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渔业资源和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湖北省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截至2014年底,全省建立各类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13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个、市县级7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3个。基本覆盖了大江、大湖、大库等重点水域,有效保护了水生野生动物及渔业种质资源栖息地环境。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增殖放流。近五年来,全省已累计组织增殖放流活动500多场次,向天然水域放流10余种经济水生生物近50亿尾,放流中华鲟、胭脂鱼、大鲵等珍稀水生生物150多万尾。三是不断加强和完善禁渔期制度,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捕捞等行为。自2002年长江禁渔期制度实施以来,我省不仅在长江、汉江实施了禁渔期制度,还陆续将制度推广到香溪河、东荆河等27条支流,以及洪湖、梁子湖等31个湖泊和丹江口水库等19座大中型水库,基本覆盖了全省重要天然水域。通过这些有力措施,使我省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与此同时,近年来湖北省水产局还积极吸收和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和救治救护工作,先后在武汉极地海洋世界和武汉东湖海洋世界建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基地,连续5年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在武汉东湖海洋世界设立湖北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治救护中心,积极开展对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救治救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仅救治救护大鲵一个种类就达到60余尾,远远高于往年救助数量。这些都与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环保素质密不可分。
下一步,湖北省水产局将进一步研究探索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继续加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力度,不断改善我省水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