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  >  禁捕退捕

10年禁渔,保护的不只是鱼

日期:2021-03-02 作者: 来源:长江日报 【字号: 打印本页

  202011日零时,长江10年禁渔计划实施,重点水域开始分类分阶段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中,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也将于202111日零时起开始禁渔。这是我国生态保护事业中的历史性一幕。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在这条绵延6300余公里的大江中,生活着4300多种水生生物,鱼类400多种,其中的180多种是长江特有的,包括深受人们喜爱,被亲切地称为“江猪”的长江江豚,以及“长江女神”“水中大熊猫”的白鱀豚。大量的独有物种,也让长江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基因库。 

  如今,长江江豚的数量徘徊在1000头左右。甚至很普通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数量都大幅萎缩,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种苗发生量下降了90%以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是过度捕捞。 

  随着长江生态恶化和生产力极速降低,渔民的渔获也一年不如一年,部分渔民为了获得捕捞收益,开始采取“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作业方式竭泽而渔,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恶性循环。再不采取禁渔措施,不久后,可能连最普通的四大家鱼都吃不到了,国家生态安全也会遭到威胁。 

  事实上,从2002年起,为了让亲鱼顺利产卵、保护幼鱼长大,长江流域便开始实行春季禁渔,从41日持续到630日,为期3个月。2016年起又提前一个月,从31日开始,延续4个月。但多年的实践表明,季节性禁渔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71日开捕后,许多鱼刚刚出生两三个月就被捕捞上岸,过去三四个月的繁殖成果根本无法使鱼类种群繁衍壮大。 

  所以,长期禁渔势在必行,以四大家鱼为例,它们通常要4年才能成熟,开始繁衍下一代,连续禁渔10年,繁衍两到三代,才能使种群数量显著增加。 

  2019年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的实施之年,摸清了长江的生态环境状况,修复行动陆续开始实施;2020年,既是部分举措成效的验收之年,也是更多重要举措的实施之年。202011日开始的10年禁渔,给长江生态保护工程打下了最坚实的“地基”,也在新的一年唱响了长江大保护最响亮的“序曲”。 

  所谓保护生态,其实就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能有人会觉得,少了几种生物,固然遗憾,但也不会对人类自身造成太大的影响。殊不知,生物与环境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狼少了,羊群数量疯涨,导致植被减少,类似的例子同样会发生在水中,而且水体生态系统更为复杂,其本身又是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更难预先搞清楚,但无可置疑的是,对生态的破坏最终会伤及我们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随着10年禁渔的开展,“江烟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鱼”的画面将从长江上暂时消失,如果这能让长江恢复生机与活力,那么这一切都是值得的。